“延迟退休方案趋于成熟:养老金怎么领 退休年龄咋改”
引退晚渐近,这次应该不会再“虚晃一发”了。 包括灵活离职在内的一系列阶段性延迟离职政策已经成熟,上市时间也已近。 根据此前人社部制定的时间表,2021年将是实施延迟退休的最佳时间窗口。
“小步走、灵活实施、加强激励机制”是中央对退休延期改革的最新调整。 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建议》学习指导百问》中表示,延迟退休要与自主选择相结合,逐步调整,以减少社会震荡,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
延迟退休是我国目前最受关注和讨论的公共政策之一,但在人口老龄化的逆推下,延迟退休已经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缓解劳动力供给不足、抑制人口抚养比快速上升的必然选择。
除了逐渐延长退休年龄外,强调激励作用的弹性退休也进入了决策层的视野。 这就意味着,我国已经实行了70多年的强制退休制度,或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未来政府如果制定领取法定养老金的年龄,民众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何时退休。
延迟分娩的退休方案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逐步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其实,去年7月人社部印发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已经提出要制定阶段性的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根据当时明确的时间表,推迟退休年龄的具体方案将于年向社会正式公布,预计2021年正式实施。
最终的方案在“十三五”期间没有按照约定来,但据第一财经报道,有关部门当时制定了约每三年上升一岁的比较形式的方案。 这个方案的根本是一步一步慢慢延长退休年龄,在延长退休年龄之前建立缓冲机制,将退休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此外,该方案还建议适时引入弹性退休政策,注重一律不一刀切,利用经济手段形成调节退休年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清华大学就业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学术界有共识,政府部门也有方案,但迟迟未出台退休政策十分困难。 其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误以为延迟退休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过去计划生育时代遗留下来的“政府来养老”的口号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老龄化的教育不充分,难以得到民众的共识。
事实上,随着每个人平均寿命的延长,推迟退休年龄已成为个人顺应预期寿命延长趋势,国家应对长寿风险冲击的必要政策选择。
2019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占世界同年龄组人口的23.0%,大大超过中国总人口的世界占有率( 18.2% )。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法定退休年龄最低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退休年龄(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60岁)是70年前制定的。 20世纪50年代规定退休年龄时,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40多岁,到改革开放之初,劳动保险法规定的退休制度有37名员工,一个个体退休。 2019年,中国预期寿命达到77.3岁,养老保险赡养比达到3:1,但退休年龄一直没有变化。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近日指出,渐进的延迟退休政策难以如期推行,许多劳动者未达到退休年龄却实际退出就业市场加剧了劳动力短缺的趋势,加大了养老金支付的压力,也降低了老年人的收入水平 他列举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时间表作为应对《十四五(第十四个五年计划)》 期间老龄化战术的紧迫任务之一,其重要性排在“优化计划生育制度,实现家庭自主生育”之后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第一财经表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通过延缓养老金支付缓解养老金压力,通过延长职工增加社保基金收入和积累,大幅改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