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组数据读懂中国开放 2020让世界瞩目的中国答卷”
目前,中国已经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3个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共同开展了2000多个项目。 今年前10个月,中国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向57个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83.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4.8%。 在全球疫情防控危机时期,排成一列的中欧班列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防控疫情的“生命通道”“命运纽带”。 (文/本报记者孙昌岳)
今年以来,金融业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展现了中国在非常时期扩大开放的决心和潜力。 据外汇局统计,三季度,境外投资者增资国内债券和股票13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
从《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实施,到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取消qfii投资额限制……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持续优化商业环境。 惠誉成为继标普之后第二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评级企业,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实现了合资证券企业在中国的控股,外资对中国债券的投资热情也在高涨。 (文/本报记者朱琳)
9月4日,世界最大规模的综合类服务贸易展览会——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线举办的第一次重大国际经贸活动。
围绕“全球服务、互利共享”主题,本届服务贸易会举办了服务贸易所有12大行业的展览展示和190个论坛及协商活动,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家公司和机构线。 许多公司和机构首次推出新技术、新应用、新服务。 一些技术和应用是行业领先、业内备受瞩目的亮点,为公司开展国内国际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文/本报记者袁勇)
月2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和《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在北京、湖南、安徽设立自贸试验区,扩展浙江自贸试验区区域。
《方案》确定了各自有重点的改革试点任务。 北京自贸试验区将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快速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湖南自贸试验区将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连接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海湾地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内陆开放新高地。 安徽自贸试验区加快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
(文/本报记者袁勇)
6月24日,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对外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减表) (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减表) (年版)》。 其中,全国负面清单从40条减少到33条,开放2条部分,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从37条减少到30条,开放1条部分。
这标志着服务业要点行业开放进程加快,制造业、农业准入进一步放宽。 我国将继续在自贸试验区进行开放试验,先行试验。
(文/本报记者袁勇)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签署,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rcep是现代、全面、优质、互利的大型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将成为新时期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rcep一体化大市场的形成有助于我国通过更全面、更深入、越来越多样化的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和投资布局,继续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接轨。 (文/本报记者朱琳)
1月至11月,全国实际采用外资8993.8亿元,同比增长6.3%,延续了下半年以来稳定中朝良好态势。
三季度以来,中国只有实际采用外资,才实现了人民币、美元累计指标“双转正”。 这得益于一系列系统稳定外资的政策,中国率先实现了企业活动重启,市场逐渐恢复,经营者环境改革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坚定了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期望和信心。 (文/本报记者 孙昌岳)
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此次入博会总展览面积近36万平方米,举办101次配套活动,近40万专业观众注册报名,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411个项目,全球500强和领域龙头公司连续参展比例近80%,国家众多 一年来,累计意向为726.2亿美元,比上一次增长2.1%。
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国举办规模最大、参展国最多、线上结合的国际经贸盛会,通过推进展品商品化、参展商投资者变化,溢出效应扩大,发出了稳步扩大和共享我国大市场的积极信号
(文/本报记者袁勇)
6月1日,《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宣布,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方案为中国特色自贸港谋划了“总蓝图”。 《总体方案》的第一文案可以概括为“6+1+4”。 六是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往来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建设,四是税收、社会管理、法治、莉莉
(文/本报记者朱琳)
12月19日,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天正式实施。 该办法以《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为首要法律依据,对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制定较为全面的系统规定,积极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并比较有效地防范和解决国家安全风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重循环相互促进的新
(文/本报记者孙昌岳)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