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人员发现低出血风险抗血栓药物研发新靶点”
图为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提供
中网昆明8月26日电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网站26日宣布,该公司研究员赖仞团队揭示了血小板外向内信号传导的新机制,发现了低出血风险抗血栓药物研发的新靶点。 相关研究成果最近在线发表在美国血液学会期刊blood上。
血栓性疾病(包括心肌梗塞、脑梗塞)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之首,是目前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因素。 现阶段临床采用的抗血栓药物多会增加患者的异常出血风险(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这严重限制了抗血栓药物的采用。
赖亽集团基于之前的事业,最近发现血小板β3整合素、14-3-3ζ蛋白和c-src激酶组成的复合体在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14-3-3ζ蛋白质与β3整合子细胞内“tst”结构域和c-src结合的sh2结构域,与14-3-3ζ-c-src-integrin-β3复合体的形成及αiibβ3整合子外向内的信号
与该复合体形成的重要结合部位相比,小组成员的设计发掘了2个抑制剂kf7和tho。 这些抑制剂干扰143-3ζCSRC integrinβ3复合体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扩散,但不会明显改变αiibβ3与其配体(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和血小板的粘附。 小鼠模型实验表明,干扰该复合体可以明显抑制血栓的发生,但不增加出血风险。
该研究为开发新型、低出血风险抗血栓药物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也提供了一系列潜在的抗血小板/抗血栓先导分子。 (完)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