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下的“网红”藜麦:具备成为新主粮的潜质”
近年来,藜麦被贴上了“减肥”、“健康”等标签,成为风靡世界的网上红色食物。 事实上,不仅是营养价值,在粮食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藜麦在经济、生态两方面的利益,从长远来看具有罕见的战术意义。
在南美安第斯山的藜麦,定居中国已经35年了,由于其优良的特质,许多专家认为其具有成为未来新的主要粮食的“潜力”。
西藏农牧学院教授贡布扎西从事高原藜麦研究30多年,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藜麦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特别推荐的唯一单体植物满足人体基本营养诉求的“黄金谷物”,对消除饥饿、营养不良、贫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具有天然的耐逆性(耐盐碱、抗旱、耐低温、耐瘠薄),种植在大量边际土地上,可以缓解粮食增产带来的生态破坏压力。 这些特征足以让政策制定者另眼相看。
从播种试验稳步走向产业化栽培
1985年,位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将藜麦作为国礼送到中国。 因此,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从南美洲引进藜麦种植的国家之一,而国内最早种植的地区是西藏自治区。
贡布扎西说,藜麦起源于南美安第斯山脉的卡尔卡湖。 该湖位于可可高原,海拔3800米多,接近青藏高原的海拔。 两地属于高原气候,地理环境匹敌,少雨凉爽,适合引进藜麦。 “青藏高原多为贫瘠的土壤,藜麦能大面积宣传的作物是理想的。”
1987年,贡萨西接触藜麦种子,开始尝试藜麦引种试验研究。 此后,西藏国内小面积试种成功。
在栽培产业化的藜麦之前,已经沉寂了十多年。 贡布扎西解释说,“西藏试种成功后,由于交通运输条件限制、费用水平不高、对藜麦认识不足等因素,不足以支撑藜麦产业化。”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