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对外开放纪实”
跑开放式前台——新疆全面落实“一带一路”的建议和对外开放纪实
“我们新疆的好地方啊,天山南北的好牧场,戈壁沙漠变成良田……”。 说起新疆,应该是很多人脑海中下意识听到的优美旋律吧。 现在的新疆大不相同,不仅有很大的美,还有很大的变化。
近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商务座谈会以来,新疆抓住历史机遇,积极负责工作,挖掘与8个国家毗邻的区域特点,全面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外开放,“一路”核心区域气质越来越浓,优质快速。
君不见,古丝绸之路上的点宿场,演化成了“一带一路”上的条通道。 发出悦耳的声音,骆驼的铃声被转换成中欧班排的汽笛。 蜿蜒延伸的沙漠古道变成了四面八方的立体互联网。 新疆用实际行动歌唱千年丝路之歌,不断谱写更美丽的新乐章。
市场主体唱主角
在新疆的采访中,这样的逸闻让干部群众很开心:在当地的面包中,可以品尝到俄罗斯小麦、乌兹别克斯坦干果,以及中国技术三个国家的味道。 其背后正好有各国各类市场主体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基础上相互连通的结果。
9月10日,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果斯市的馗产业园,几十位穿着白大褂、头戴白帽子的师傅,在热腾腾的馗坑前,笼罩在热气之中。 核桃馥、向日葵馥、风车馥、巴旦木馥……各种新疆馥,在师傅们灵巧的手里,做成型、底孔、炉,即使戴着口罩,记者也能闻到脸上传来的馥香。
霍尔果斯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永宁表示,作为许多民族的主食,南特在新疆的人气实在不一般。 为此,当地以政府搭台、公司运营的模式,募集1.5亿元,建成霍尔果斯馗产业园。 “前几天,产业园从南和黎巴嫩出口哈萨克斯坦等国,出口额近70万元。 ”。 张永宁兴奋地说。 面粉、干果等原料来自国外,产品相当一部分出口国外,霍尔果斯馗产业园相关公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尝到了甜头。
除了“两端在外”,许多公司还利用自身特点,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寻找商机。 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例子。
艾培丽一家住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凯克市。 几年前,那里发生了停电、停电。 回想过去的生活情景,艾培丽也看到:“经常停电,特别是在冬天,限电是常有的事。”
随着特电工承包建造的“达特-克明”输变电工程竣工,比什凯克市民在限电日彻底告别,开始享受城市夜生活。 他们把这个项目称为来自中国的“幸福项目”。 中国公司在市场化运营中赢得了顾客,赢得了声誉。
中欧班排“加速跑”
没有物流,也运不出更好的东西。 不走上千公里乃至几万公里的路程,货物怎么能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自由往来? 答案是中欧班排。
年3月19日,我国首次出现中欧班排。 作为中欧班排西部通道的重要节点,阿拉山口市见证了中欧班排的“加速度”。 博尔特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海关长王传杰就这些数据表示,“从第一排中欧班排到去年6月突破了5000排,花了7年的时间。 从第5000排到2019年9月突破了10000排,仅仅1年3个月。 从第10000排到现在将近15000排,还不到一年。 其中也有新冠引起肺炎疫情的影响。 ”。
增加的不仅是班列数,中欧班列的辐射面也在扩大。 工作了7年以上的列车司机谢恒说:“我驾驶的中欧班列的最初目的地只有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 现在,我离意大利和德国最远。” 这不仅仅是谢恒的个人感受。 近年来,通过杜伊斯堡、汉堡、华沙、马德里……阿拉山口口岸的中欧班列目的地名单越来越长。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