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西吉:“耕读传家”拔穷根 读书考学走出大山”
“本来我们村也是‘秀才村’,这几年平均每年能容纳10名左右的大学生。 几年前,王家出了县高考状元,袁家儿子毕业后成为国际航班机长。 张家、刘家的娃娃还在法国、英国留学过! ”。 二府营村党支部书记房焕新说村里的“读书郎”,数落家珍。
二府营村,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新营乡,是一个民风向学的小山村。 说起村子里“耕读传家”的故事,村民们都会提到“模范户”的王淽民居。 王家的四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大儿子曾经是西吉县的高考冠军,也是上世纪80年代出村的第一个名牌大学生。
今年78岁的王淽民至今还记得父亲当时留下的家训。 “出生少,砸锅卖铁,咬柴火吃草,送娃娃上学。 ”。 王智民和妻子何凤英只能听从家训,在温饱不足的时代,嚼苦咽腹。
“最穷的时候家里没柴,每个人每天的口粮都是一碗白薯荞麦面,下地干活总是饿得头晕,但是大人空饿着肚子要带娃娃去学校。”何凤英说,她白天 孩子们毕业后,家里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现在王智民和何凤英离开山,住在离郡近的新房子里。
近年来,二府营村出了更多的大学生。 “现在的《耕读传家》比以前简单多了”房焕新感慨地说,以前很多贫困家庭供不起“读书郎”,有多少父母泪流满面地让孩子辍学。 现在不同了。 贫困学生可以免除学费、获得补助和贷款。 家里再穷也能去学校。 作为宁夏最后一个未摘帽子的贫困县,西吉县近年来全面落实了教育惠民政策,仅今年春季学期,全县各学段共资助学生近3.9万人,共计1800万元。
建立卡户马玉珍家,是教育扶贫政策的受益者。 今年56岁的马玉珍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在村里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上做环卫工,每月挣796元。 “现在扶贫政策很好,去娃娃学校变得轻松了。 ”。 据马玉珍介绍,女儿去年考上桂林旅游学院,申请了出生地信用助学贷款,但也不用担心学费,每年可享受“雨露计划”补助金的3000元,为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
在西吉县,更多的“耕读之家”通过教育脱贫。 “我们这一代人倚天吃饭、刨土,很痛苦。 娃娃们读书,不再吃我们吃过的苦。 ”。 马玉珍说,要让下一代不再受贫困之苦,学习学习、出山是个好方法。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