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高发 怎么提升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雷暴雨持续,后期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给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的种植大户们带来了“不安”。
面对粮食生产的严峻形势,如何提高粮食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以确保今年国家和地区粮食的高产与安全?
要实现高产高质量,转换方法是关键
7月12日,在扬州大学组织召开的卫星导航精准施肥施肥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成果现场评估会上,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作物学会、江苏省农业技术宣传站、江苏大学等农业行业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粮食生产前后多方面的应对方案和建议。
江苏省作物学会理事长巫建华研究员介绍,江苏现耕地保有量7745.7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880.16万亩,主要种植稻麦。 其中,通过推广良种选育和智能农机与高产栽培农艺结合,今年小麦生产抵制了晚播、“倒春寒”、虫害多等影响,实现了小麦高产目标。 专家模范人物普遍亩产超过1100斤。 目前全省种植水稻面积约3400万亩左右。
专家表示,在粮食作物种植方面,目前施肥药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特别是作物育苗阶段,80%的农药落地,50%的化肥挥发或流失,不仅大量浪费化肥农药,更是低产非 因此,改变这一现状已刻不容缓。
科技日报记者介绍,对比粮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扬州大学科研团队总结40多年的作物理论,在宣传水稻精明量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与南京沃杨机械科技有限企业、无锡卡尔曼滤波技术有限企业共同开展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卫星导航精准施肥药物技术和 要点:开发基于卫星导航的施肥、施肥、机械除草技术和装备,大大节约稻麦中苗肥药的用量,提高防病治病能力,确保粮食生产高产高效。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