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被调查大学生担心“猝死” 掌握这些知识或许能救命!”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近6成担心“突然死亡”,掌握这些知识也许可以挽救生命
年轻演员在录制节目时突然倒地身亡,在大学生球场猝死,山东援鄂护士张静突发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后去世……青年群体猝死频发,“心源性猝死”备受社会瞩目。 今年9月12日是第21届“世界急救日”,日前,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廉思率领课题组展开的“大学生公众急救认识与应急设备录取情况调查”报告出炉。 据报道,青年学生对猝死风险意识较强,在心肺复苏知识和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的采用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成长诉求,但在相关知识技能方面知晓率低,急救能力明显不足。
廉思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从社会层面来说,青年群体,特别是拥有高学历的90后青年群体,往往有很高的自我要求和期望。 但是,变得优秀、习性、经常透支身体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
由于大多数心源性猝死发生在医疗机构以外,例如家庭、公共场所等,所以第一目击者大多不是医疗专家。 因此,掌握越来越多的急救技能,也许可以在案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
9成以上的受试者学习心肺复苏的知识,能够完全掌握的不到5%
根据廉思课题组撰写的《大学生公众急救认识和校园aed普及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58.13%的受试者为心肌炎/心源性猝死综合征,远远高于对其他疾病的担忧。 在所有急救知识类别中,61.46%的被调查者表示最想了解心肺复苏知识。 虽然学校以“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为组织学生系统学习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受试者达到92.57%,但能够完全掌握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仅有4.86%。
基于这种现状,有必要加强青年对急救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相关设备的操纵能力。 ”。 廉思说,一方面在年轻人中宣传急救知识和aed操作技能,一方面可以比较有效地降低心源性猝死事件的死亡率,明显提高心脏病重症的抢救成功率,将对猝死生命的威胁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青年群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习急救知识和aed操作技能,形成社会良好的公共急救氛围,使社会公众积极分享急救知识和技能,最终形成全民急救的社会风气。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增加青年猝死的概率,“黄金4分钟”内幸存者存活率将达到32%
“流传着以前认为猝死是老年病,和年轻人关系不大的观念。 但近年来的数据显示,年轻人也是猝死的高发人群。 ”。 课题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治医生胡志明成介绍说,青年心源性猝死的首要原因是器质性心脏病。 或酸解平衡紊乱、应激或情绪波动也明显增加了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几率。 极端情况下严重的电解质和酸解平衡紊乱、压力和情绪波动本身,也会导致心源性猝死。 许多先天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在年轻人中更为常见。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