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战“疫”录:当前制造业怎么应对“第二波冲击””
(抗击新冠引发肺炎)中国经济战“疫情”记录:制造业如何应对“第二冲击”
北京3月26日电(记者 魏盛)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和冲击。 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第一波冲击向第二波冲击的转型过程中。 在中国(海南)改革快速发展研究院召开的“疫情冲击下产业快速发展”专家网座谈会上,不少专家给出了中国制造业的“看病处方”。
“疫情对制造业的第一波冲击来自国内,随着企业活动复工进度加快,第一波冲击的影响有所缓解,但第二波冲击的影响可能已经显现,而且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广度和深度可能大于第一波冲击。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中国制造业目前正处于第一波冲击向第二波冲击的转变过程中,以内部冲击向外部冲击的转变为主,从供给端冲击到供给端和诉求端的共同冲击。 疫情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如何应对“第二波冲击”? 王一鸣建议,首先加快推进企业活动恢复运营,加快处理物流链拥堵点和供应链突破点,继续减免制造业税费和社保缴费。 其次要采取措施保障出口公司的海外订单交货能力特别要保障对世界产业链有重要影响的龙头公司和重要产品的生产出口 第三,必须制定应对国际供应链中断的预案:针对国外可替代的中间品,开拓国外多元化供应渠道。 针对国内替代产品,加快制定国内替代方案,及时启动。 此外,积极扩大国内诉求,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升级,持续优化商业环境,扩大金融、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对外开放。
中国快速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建议,兼顾“新老基础建设”,推动经济恢复和快速发展。 “旧基础设施”仍将成为推动经济复苏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基础设施”应由市场与政府结合,“新旧基础设施”建设应统筹推进。
中国(海南)改革快速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应对疫情冲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
“疫情严重影响经济全球化,重大风险之一是增加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 ”。 据延迟福林称,一些发达国家正试图重建被放弃的部分产业。 例如,最近日本政府要求海外制造公司取回本国。 美墨新贸易协定( usmca )试图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将三国制汽车零部件的比例提高到75%。 应对疫情冲击的产业链变局,比较有效地防范了切断全球产业链和重新定位供应链节点带来的风险,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 “产业结构调整要注重内需,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中长期趋势。 ”
莫干山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提出,与正在制定研究的“十四五”计划挂钩,中国应尽快制定一揽子产业恢复振兴计划。 可以重点考虑五个方面的专业计划。 是快速发展新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二是振兴制造业、钢铁、煤炭、化工等产业的规划;三是振兴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规划;四是建筑业快速发展振兴规划;五是海外产业投资快速发展规划。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认为,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另一方面,要明确优先次序,加快重要产业链中出口型头部公司企业活动的恢复运营。 另一方面,疫情导致产业快速发展分化,例如许多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发展得比较充分迅速,但疫情过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等新产业可能面临困难。 因此新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根据分化的优势采取不同的方法 (完)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