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一项科技成果经判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新网7月14日电 (王东坡) 7月13日下午,中国钢铁协会组织院士、专家在北京对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企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企业共同完成的“钢结构非原位安装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学分析。 评估委员会按照科技部《科技评估方法》的有关规定以及科技成果评估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了讨论和评定,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扩大该技术成果的应用行业。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钢结构向跨度更大、高度更高、形式更多样等方向迅速发展。 大型钢结构安装具有重大、结构形式多、复杂、安装高程高等优势,而且在施工中面临着安全风险高的问题,从前钢结构安装技术就不满足目前的施工诉求。
中建二局相关人士表示,钢结构的非原位安装受原位置安装条件限制,在其他位置组装后,只能整体移动过去的技术,具体表现在大型场地的巨大吨位、巨大跨度钢桁架的施工上。 这样,高空作业就可以在地面上进行作业,大大降低安全风险,满足安全生产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 “钢结构非原位安装技术”目前集成了液压技术、无线监控技术、无线测距技术等,经常使用提高、滑移等施工方法,准确安装巨大吨位、巨大直径的钢构件。
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南京江北新区市民中心项目将总重量5300吨超大重量、100米超大直径上园钢结构屋顶整体提升至30米高空,将安装误差控制在3mm以内,一体化仿真分解方法、异步 该技术成果已应用于西安丝路国际展览中心、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斯里兰卡科伦坡电视塔等13个国内外积分工程,钢结构金奖7项、鲁班奖2项、国家高质量工程奖1项、国家高质量工程金奖1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
经过评述提问和讨论,与传统钢结构施工相比,该技术有五个创新点:研究和验证了小挠度弹性理论在钢结构施工阶段受力分解的适用性。 提出了钢结构非原位安装一体化仿真的分解方法,处理了安装单元、安装装置、支撑结构的相互影响和结构体系转换的课题。 提出了开发不同期许差施工技术的1-10年施工期间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取值,并在施工期间填补了考虑地震作用的空白。 给出了一致性的施工控制计算方法、施工方案优化的大致情况以及监测测量等措施。
钢结构大大减少了混凝土和砖的采用,减少了城市周边开山挖掘石,有利于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建筑领域深化改革的主线。 近年来,以网架和网壳为代表的跨度较大,空间高钢结构馆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应用于常规民用建筑,还应用于工业厂房、机库、航站楼、体育场馆、展览中心等,综合利用该技术
此次评审会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等专家组成。 (完)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