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鸟先飞今翱翔!闽东宁德:摆脱贫困实现富美小康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一季度率先转正,上半年增速3.9%……增速……今年以来,闽东宁德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稳中进、全省领先”的良好态势。
对宁德来说,这样的成绩不容易。 从贫困到小康、从丧失到放生,闽东的变化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不懈努力,充分印证了“弱鸟先飞,后飞”的快速发展辩证法,有力地见证了“水滴穿石长工”的奋斗力量
从贫困走向富美小康
8月5日拍摄的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的乡村党村。 总公司记者姜克红摄影
山青葱葱,到处都是茶的香味。 39岁的王明秀正在准备即将上市的秋茶。 回到当地宁德寿宁县下党乡6年来,王明秀主导打造的“下乡味”农业企业品牌已经声名鹊起。
关于这几年的变化,王明秀说:“返乡的人多了,年轻人多了,外来的人多了。”
时针回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下党是福建全省唯一的“五无”乡镇:无道路、无自来水、无照明、无财政收入、没有政府办公室。 由于交通不便,村民们不敢太胖,也有搬不出来的危险。
现在,下党实现了历史性的蜕变,成为宁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写照。
长期以来,“老、少、边、岛、穷”的“穷”字一直是宁德的基本行情之一。 9个县市区中有6个是贫困县,50多个乡镇被划分为省贫困乡镇,200万以上人口中有70万以上被划分为贫困人口。 摆脱贫困曾经是闽东人民最迫切的渴望。
太姥山下、九鲤溪畔,徽派风格的村舍鳞次栉比,村道两旁特产馆、酒店、茶行林立。 2019年,名叫赤溪的畲家村接待游客27万人,旅游总收入2000多万元。
赤溪村更早“出名”是在36年前:当地“家草之家,顿蔬菜糠”的情景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当时,赤溪并非孤例,闽东畲族群众近20万人,大多散落在偏远山区,生活条件艰苦。
走进宁德市扶贫开发主题展览馆,一群新旧照片备受瞩目:曾经陷入困境的畲族群众搬到山下的新家,风雨飘摇的全家船民上岸定居……从村里一寨的新生到全家的笑容,福建省东大地到处都是“天险”。
坐在自家“海景房”明亮的客厅里,53岁的全家船民江成财自豪地给来客看了两个孙女跳芭蕾舞的视频。 30年前,他连想都没想过。
2019年3月7日拍摄的宁德福安市溪邳村全家船民登陆新居(无人机照片)。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福建持续开展全家船民搬迁登陆工程,到年初,宁德市2.5万全家船民全部上岸落户。 本公司记者姜克红摄影
在闽东,合家船民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 他们这一代以船为家,以渔业为业,经常有三代祖孙挤在宽不到2米的船上,许多人在多年的强制生活中双腿站不直,因此被戏称为“曲蹄”。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福建持续开展全家船民搬迁登陆工程,到年初,宁德市2.5万全家船民全部上岸落户。 江成财说:“上岸后,第一次住在灯火通明的房子里,我们高兴得睡不着觉。”
夏夜,在宁静的三都澳白基湾海域,大黄鱼养殖户尤维德的渔队一阵骚动。 工人们起网捞起鱼,迅速加入冰块保鲜,然后装船上岸。 凌晨2、3点,这些占全国总产量8成的宁德大黄鱼出现在福州海鲜市场。
闽东“八山一水一分田”,闽东的穷,先是山高路穷。 特别是维德清楚地记得,1998年春节前几天,一辆载大黄鱼的卡车抵达飞鹅岭,在盘山公路上堵车了五六天,等着被运到福州,买家回到老家迎接新年。
2003年,福宁高速开通; 2009年,温福铁路开通。 今年9月,宁德至浙江衢州的衢宁铁路开通运营……交通基础设施的提高,为闽东实现全面小康开辟了新的空区间。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