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精准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助力实体经济”
3月16日,央行决定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将符合评估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1个百分点。 此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降低1%的方向,支持普惠金融业贷款的发放。
这次方向性的下降出乎市场的意料。 为支持疫情防控供给和公司扶贫快速发展,3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加大对股份制银行降准力度,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公司、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支持,帮助企业重新开工, 这次降级是对国家的正常精神的落实。
与1月的全面降级不同,这次降级是基于中央银行去年确立的普惠金融定向降级年度考核制度。 根据2019年的考核结果,一家达标银行从无优惠变为0.5分优惠,另一家达标银行从0.5分优惠变为1.5分优惠。 对于享受0.5个百分点准备金率优惠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下调1个百分点,共计长时间释放资金5500亿元。
央行表示,此次定向降准兼顾自主推进和事后激励,用市场化改革方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选择这种临时降级可能是出于三个考虑。
一是降低融资价格,尽快推进恢复。 降准可以释放长时间的低价资金,比较有效地增加银行的稳定资金来源,通过降低方向,激励银行将这部分资金投入普惠金融行业,支持三农、小微等受疫情影响较弱的环节,尽快开展企业活动 据统计,此次定向降准每年可直接下调相关银行付息价约85亿元,有助于通过银行传导促进小微、民营公司贷款实际利率的下降,直接支撑实体经济。
二是推进信用扩张,实现逆周期调节。 从2月份的金融数据来看,商业银行信贷投入疲软,特别是公司长期贷款和居民部门整体贷款同比呈负增长,一些股份制银行甚至出现了缩表迹象。 定向降准,特别是对部分股份制银行进行追加降准后,可以适当推进实体经济的信用扩张,为经济增长创造适宜的货币环境,达到逆周期调节作用。
三是缓解外部冲击,稳定市场预期。 3月以来,随着疫情在海外扩散,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受挫,全球经济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外部冲击一方面通过金融渠道影响中国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通过贸易渠道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 由于方向性的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外部的冲击,稳定市场的期待。
回顾近期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方向性为主。 无论是3000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再贷款再折价、政策性银行3500亿元专项信用额度,以及此次普惠金融方向的下滑,央行都更加依赖定向工具。 与总量工具相比,定向工具可以直接投入资金,降低特定行业的融资价格,不发大水。 央行最近发布了《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将结构性存款留存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机制范围,也具有定向管理的特点。
第二个以我为中心。 2月以来,央行为市场提供流动性、降低政策利率、诱惑lpr,为疫情防控、企业活动重启和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此次定向降准已经在央行的政策工具箱中,在2月27日召开的国家新发布会上,央行明确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安排。 3月以来,联邦储备系统掀起了新的全球宽松浪潮,但中国央行暂时未跟随降息,而是按照自身节奏下调基准,始终聚焦于内部均衡。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央行材料将支持实体经济复苏的快速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要时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疫情防控和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货币政策支撑,影响经济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