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水平显着提升 安全制度日趋严密”
全国医疗机构超过百万家,医生达386.7万人
医疗水平显着提高安全制度越来越严密(面向全民健康的5年①)
专栏致辞:习主席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繁荣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聚焦面临的老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际的步伐,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 十四期中国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加快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是适应中国社会第一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更优质、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更迅速发展 届时,有必要对十三五规划以来卫生健康领域的一些变化和成果,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进行总结和盘点。 为此,本版将从今天开始发表“为全民健康五年”系列的报道,以飨网民。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 五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高,不断建立高质量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制度,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健康诉求,为实施健康的中国战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的《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报告》,中国医疗服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持续提高。
儿科产科等薄弱专业力量明显增强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比年提高0.96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人均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见证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提高。 王鹏作(总公司发)
十三五期间,国家卫生健康事业成绩斐然。
据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首先,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 在组织方面,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总数超过100万家,其中医院数为3.4万人。 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数为87亿人,比上年增加14.7%。 住院诊疗人数达到2亿7千万人,比上年增加30.4%。
在一些专业水平上,儿科、产科等薄弱专业的力量明显增强。 2019年每千人儿童医院床位为2.2张,比上年增加0.17张。 由于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产科床位的采用率从年的98.2%降至年的83.7%,产科床位的紧张得到了缓解。
在重症行业,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床位的比例从年的1.9%上升到年的2.2%,增加了16.4%。
从人事层面来看,2019年全国执业(助理)医生386.7万人,比去年增长33.7%,全国注册护士总数2019年达到445万人,同比增长近50%。
其次,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高。 从年到年,反映医疗服务广度的drgs组数,反映全国三级医院从535组上升到563组医疗服务能力的病例组合指数,三级医院从0.95上升到0.97。 另外,2019年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2天,比上年下降1.5天,实现了连续5年的下降。
第三,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 年,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总死亡率为0.60%,二级公立综合医院总死亡率为0.47%,两项指标均实现连续3年下降。
第四,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 以抗菌药物为例,从年到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采用率从61.4%下降到40.4%,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从61.8ddd下降到43.7ddd。
以“不充分”“不平衡”为目标集中精力
9月24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教了织北幼儿园的孩子们正确的洗手顺序。 本社记者徐昱撮
郭燕红说,卫生健康事业中存在的首要问题首先是医疗资源快速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处理。 每千人的医生数量、护士数量依然很少,三级公立医院的床位依然紧张。 感染性疾病和精神专家比较缺乏。
其次,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从患者门诊情况看,患者流失比例最高的前五个省为西藏、安徽、内蒙古、河北、甘肃,患者流失前五个省为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 异地流出患者的省份基本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流入的省份基本集中在东部地区。
第三,医疗质量安全仍有薄弱环节,特别是基层医院和民营医院仍需提高。 由于我国医疗机构众多,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差距还存在,一些地区、机构、专业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郭燕红表示,下一步要重视问题,加快扩大高质量医疗资源,围绕防范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继续扩大高质量医疗资源供给,重点处理迅速发展“不充分” 以加快医疗资源区域间的合理配置,促进患者异地就医和医院同质化快速发展为切入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的能力建设,促进高质量医疗资源下沉,解决“失衡”问题为重点。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扩大质量管理工作范围,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新闻化程度。
对医疗技术的采用建立紧密的制度网
10月14日,青岛市市北区东莞路文化广场检测点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总公司记者李紫恒摄
随着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难度和种类也在提高,如何加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保障医疗技术的质量和安全方面受到社会的关注。
“医疗技术是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医疗技术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新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和适宜技术的宣传,不仅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也对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郭燕红说:“但医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给患者带来福利,不规范应用和滥用,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也威胁医疗质量的安全。”
对此,国家卫健委几年前从规章层面颁布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了医疗机构、健康行政部门、质量管理组织及相应领域团体在推进医疗技术管理和规范化中大家承担的责任,在医疗技术管理上建立了一套制度。
第一个制度是医疗技术的分类管理制度。 在临床安全性、比较有效性不确切、存在重大伦理问题的情况下,临床淘汰的以及临床研究未经论证的技术被视为禁止类技术。 关于采用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临床不足的资源的技术,被列为限制类技术。
第二种制度是对限制类技术建立备案制度。 对国家级15个名录中的限制类技术,制定了临床应用和管理规范。 实施这种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对照这些临床技术的临床应用规范进行判断,如果判断合格,必须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个制度是建立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要点医疗技术包括技术规范、技术质量管理评价指标和各专业质量管理中心进行质量管理,通过对整个技术进行判断、评价、监测、反馈,保障和持续改善医疗技术质量。
第四个制度是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培训制度。 要点为了确保临床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实施医疗技术的医务人员必须接受规范化的培训。
第五个制度是新闻公开制度。 “我们要求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开经备案可以开展限制性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名单和相关情况。 ”郭燕红说。 (记者 熊建)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