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西和县:奖补资金是杠杆也是指挥棒调动大伙儿把地种起来 产业干起
经济日报记者曹红艳李瑟奇
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的茫茫大山中行驶,绕山路攀登,当我差点和对面群山中漂浮的云雾并肩时,记者一行终于来到了青蒿素乡大唐村的村民赵贵子家。
三年前,赵贵子曾将入户调查的干部堵在门外。 住在深山里的他不太了解扶贫政策,认为脱贫与自己无关。 但这次,他打开房子欢迎大家。 整洁的小院、宽敞明亮的新居和崭新的家具,以及墙上醒目的“脱贫光荣证”……年挂牌的赵贵子,去年摆脱了贫困。
年,赵贵子在易地搬迁项目补助下4.8万元,年底新居建成入住。 今年5月,赵贵子一家5口获得财政配股1万元,加入红瑞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连续两年获得红利。 去年,作为甘肃省政协联系的扶贫重点,红瑞合作社获得政协产业快速发展支持资金50万元。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红种养殖合作社是当地典型的扶贫组织,吸收了69户贫困家庭,组织大家在高半山种植中药材,在低半山种植花椒辣椒,养殖业迅速发展。 林党委书记藏东旭告诉记者,今年全乡种植订单辣椒2372亩,其中包括合作社种植的1178亩、495户贫困家庭种的1194亩,预计产值将达到800余万元。
养一头牛,奖补三千元,种一亩中药材,奖补八百元。 栽培赵贵子家的养牛、养蜂、养驴、花椒、中药材、高山油菜、土豆,3年获得1.5万元的奖补资金。 “扶干不扶见、扶勤不扶懒。 ”穿着迷彩服的扶贫干部说:“奖补资金在杠杆上也是指挥棒,动员大家种地,干燥产业,鼓起腰包。”
受益物合作对口援助政策,赵贵子的儿子在青岛当建筑工人,每月工资4000元。 “一家年收入7、8万元,摆脱了贫困”林东旭说,充分利用精准扶贫的政策,弥补不了什么,给贫困者带来了信心。
从农业保险险种的扩大到电网的改造,从通村路、胡同和入户路的硬化到文体广场的建设,从村幼儿园的布局到农村教育学点的增设,从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到村医生的全科医生资格证书,村民脱贫致富的保障网越来越紧密。
过去三年,西和县累计完成扶贫资金投资50.16亿元,占三年计划投资21.48亿元的233.52%。 投资效果怎么样? 西和县副县长李晨晟给出的数据显示,产业扶持资金覆盖了所有有种养诉求的贫困家庭,全县35675户为贫困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建档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没有因贫困失学,贫困人口都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建档卡贫困家庭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4%。
赵贵子家的4亩花椒刚收了100斤,市价一斤高达30元。 大家孜孜不倦地讨论着要重新栽种新的幼苗,这两年来,西和县的一个略有专业化的合作社提高了育苗质量,“青蒿素”逐渐提高了知名度。 一些好的花椒品种可以卖到四五十元一斤,最好的可以卖六十到八十元一斤,一亩花椒可以卖一万元以上。 受收入鼓舞的村民计划着新的、更令人兴奋的前途。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