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防范粪口传递?专家吁养成良好卫生习性防“病从口入””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孙自法)国家卫健委4日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在传递途径中增加了“可分离为粪便和尿液中的新型冠状病毒,应观察粪便和尿液对环境的污染引起的气溶胶传播或接触传递”,并表示病毒
那么,什么是粪口交货? 怎么预防? 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网络采访中,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李军博士对此进行了科普解释,强调公众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性,注意“病从口入”。
什么是粪口递?
据李军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传递途径是与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递,此前也有研究小组从患者粪便标本中检测出病毒毒株,担心可能存在粪便口传递。
特别是2月19日的学术杂志《柳叶刀-肠胃病与肝病》上刊登了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粪口传播的可能性的评价,这被一些人简单地理解为“吃别人的屎”,并在网上广泛流传。 所有这一切,都将“粪口传”这个比较冷门的医学专业词汇纳入公众视线,除了“吃别人的屎”,还有人担心放屁会不会传染新型冠状病毒。
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联合调查报告》显示,“粪便排毒已在一点患者中得到证实,在少数病例的粪便中发现了活病毒,但现有证据表明,粪便—口传新冠存在。 虽然认为“在新冠肺炎病毒传递中的地位和作用似乎还没有确定”,但粪便口传递途径仍令人担忧。
李军指出,粪口传递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然后进入人体消化道感染人。 粪口传播的传染病主要是消化道传染病,经过霍乱、痢疾、沙门氏菌腹泻、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伤寒、手足口病等消化系统感染、传播,还包括绦虫病、幼虫病、蛔虫病等寄生虫疾病。
她强调,粪口的传导途径实际上多而杂,不像“吃别人的屎”那么简单。 人畜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没有得到较有效的解决,污染了水、土壤、昆虫等环境,进一步污染了人们可能接触的物品、食物、手,最终进入人们的嘴里,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其前提条件之一是这些病原微生物生命力足够强,能够在环境中长时间生存。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