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半年财收盘点:7省份收入负增长”
各地多渠道弥补减收,压缩不必要的支出,依法进行预算调整,但核心是不打折减税减费。
“真金白银”的财政收入是外部注意地方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被称为经济“晴雨表”。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在2万亿元大规模减税减费政策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放缓与诸多外部形势叠加,许多省份的财政收入不容乐观。
目前,28个省公布了上半年地方常规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据第一财经记者整理,从财政收入规模排名来看,与去年相差无几,广东、江苏、上海仍居前三位,部分收入规模相近的省份排名略有变动。 从收入增长率来看,大部分省份都在下跌,其中北京、重庆、贵州、新疆、海南、甘肃、青海7个地区收入陷入负增长,这在近十年来较为罕见。
财政收入下降了,但刚性支出没有减少,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变大。 因此,各地多渠道弥补减收,压缩不必要的支出,依法按规则进行预算调整,但核心是不打折减税减费。
广东收入第一山西增速第一
财政收入的规模反映了地方经济的实力。 上半年,广东省地方通常公共预算收入6855.93亿元,毫无悬念地名列上述28个省份之首。 事实上,在过去的28年中,广东的财政收入一直位居首位。
广东之后,江苏、上海、浙江的收入都超过4000亿元,位居第二、三、四位,山东和北京的收入超过3000亿元。
这些省份都位于东部地区,通常公共预算收入总规模约为2.75万亿元,占地方收入总规模的近一半,成为支撑全国财政收入的重要地区。
另外,各省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不同,与去年全年相比,今年上半年部分省份财政收入规模排名略有变化:河北超河南、江西超辽宁、陕西超重庆、广西超贵州、海南超甘肃,但差距不大,在数十亿元至百亿元规模之间。
从财政收入增速来看,煤炭大省山西上半年以12.9%的增速位居榜首,维持了去年全年增速全国的首位。 上半年,山西煤炭等能源工业保持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铁路机车等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高增长,这些都使当地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河北和浙江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增长率也达到了两位数,此外,四川、广西、河南、安徽等12个省的增长率高于全国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长率的3.3%。 重庆、贵州、青海、新疆、海南、北京、甘肃7家财政收入陷入负增长。
增速减税是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率较快,但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地方收入增长率大幅下降。
例如,增速第一的山西,去年上半年通常公共预算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5.4%,今年上半年基本腰斩降至12.9%。 财力最大的广东去年上半年收入增长率为10.3%,今年上半年也降至5.1%,其中税收收入增长率从13.3%降至2.4%。 增长率见底的重庆去年上半年收入增长率为2.7%,今年上半年降至-7.8%,其中税收收入增长率从11.7%降至-2.5%。
导致各地财政收入增长率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是大规模减税的降低费导致的减产。
随着今年增值税税率的大幅降低、所得税减税政策、地方减半征收“六税两费”等全面展开,地方相关税收收入增长率均有所下降。 另外,今年小微、科技公司和保险公司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加了代码,降低了公司所得税收入的增长率。 上半年,全国累计减税新下调11709亿元。
例如,财政大省山东省上半年,公共预算收入维持微增,但税收收入呈负增长,为-0.3%。 其中,所得税、城镇土地征收税、印花税分别下降36.9%、16.6%、14.3%,减税效果立即生效。 上半年,山东省已累计减税570亿元,其中地方税收310亿元,影响财政收入增长8.4个百分点。
例如,江西省财政厅的解体分析表明,受经济下行和减税减费双重因素叠加的影响,后期财政增收压力非常大。 支出方面财政收支很难平衡。 在财政收入不断放缓的形势下,土地收入也不容乐观,上半年全省土地出让收入减少14.4%,造成104亿元减持,地方政府年初在土地偿还收入债务前景不足,可用财力更加紧张,公共财政预算资金面临较大压力。 而各项刚性支出诉求不断增加,兜实兜基层“三保”下线,支持三大攻坚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实施农村振兴战术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各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不断加大。
此前许多财税专家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7月3000亿元减费新措施的实施,下半年减税减劳力度更大,地方财政收入有望进一步放缓。
贵州省财政厅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旬,全省常规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减少5.5%,降幅较上半年略有扩大。
收支矛盾突出,导致诸多解决
今年的减税减费规模超出了地方的预期,上半年许多省份的财政收入略有增长,但支出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明显增大。
例如,贵州上半年的常规公共预算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5.4%,但常规公共预算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21.4%。
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姜龙也表示:“今年各级财政确实面临较大压力。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下行、减税下降等因素的叠加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面临着许多困难。 另一方面,刚性支出在增加,但预算平衡的难度很大。”
“开源、节流、效应”是处理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的关键词。
在不折不扣地执行开源,即减税减费政策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收入。 例如,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是各地的常规方法,特别是打击虚开诈骗。
例如,自年8月以来,在公安、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税务部门共查处11.54万户,认定虚开发票639.33万份,涉及税额1129.85亿元。 查处“假冒出口”公司2028户,挽回税费损失140.83亿元。
另外,还要逐步挖掘政府库存的好处,用过去积累的预算稳定调整基金,使用回收的各类库存财政资金,增加国企利润的上缴额,较快增加非税收入,弥补减税带来的减收。
为了弥补地方减收,今年中央财政也扩大了转移支付规模,加快了支付进度。 地方政府融资的新债券限额也将大幅提高到3万亿元,给予一定额度的再融资债券,帮助地方借新还旧,缓解资金压力。
节流第一是削减不必要的支出。 今年各省过着艰难的日子,至少以5%的幅度控制着正常的行政支出,继续严格管理着“三公经费”。
例如,山东省级各部门统一按8%的比例控制业务类项目支出,对绩效考核结果未达到优良等级的项目统一控制预算规模10%,到期取消不必要的项目资金。 并且,继续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省级“三公”经费预算连续6年“不减”,年均降幅达到14.41%。
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也是当前地方努力的方向。 许多省份推行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确保“花钱必见效,无效必承担解释责任”,将财政资金用于刀刃上。
为了确保减税减费落地,一些省份如重庆已经主动下调收入指标,将年初设定的税收收入7%左右增速降至4%左右,也有利于财政收支平衡。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