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形势长时间稳定”
本网北京8月20日电(杨曦)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果系列报告19——“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形势长时间稳定”。 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就业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明显提高,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对稳定经济社会整体和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就业规模在扩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就业总量从1949年的1.8亿人增加到去年的7.8亿人,扩大了3.3倍。 其中城镇就业达到4.3亿人,比1949年增长27.3倍。
――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就业人数迅速增加。 1949年,全国就业人数为18082万人1952年,城镇就业人数迅速增加到2486万人1957年城镇就业人数达到3205万人,比1949年增加了两倍以上,年均增长9.7%。
――“大跃进”到改革开放前:就业人数逐渐增加。 从1958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发展迅速,就业规模波动大,增长缓慢。 1958年1978年20年间,全国就业人员和城镇就业人员年均仅增长2.1%和3.0%,增长率明显下降。
――改革开放后:城市就业持续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年全国就业人数达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43419万人,比1978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3.9%。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城镇就业总量增加了6300万人以上,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人以上。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70年来,我国就业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就业人员的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城镇的就业过半。 1949年,全国城镇就业仅占全国就业人数的8.5%,大部分劳动者在农村就业。 1978年,城镇就业人数达到951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上升到23.7%。 年城镇就业比例首次超过农村,达到50.9%。 年,城镇就业人数达到43419 万人,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进一步上升到56.0%。
――第三产业成为吸收就业最大的产业。 1952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达到83.5%,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仅为7.4%、9.1%。 1978年,第一产业就业者的比例上升到70.5%,第二、三产业就业者的比例分别上升到17.3%、12.2%。 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为20258万人、21390万人、35938万人,分别占26.1%、27.6%、46.3%,服务业主导的现代模式逐渐形成,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城镇的业主渠道。 新中国成立时,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很大比重,个体劳动者占城市就业者的47.2%。 1978年,城市9514万就业人员中,个人就业人员只有15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迅速增加。 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者比例从1978年的0.2%上升到83.6%。 其中,城镇私营企业、个人就业人数分别为13952万人、10440万人,分别占城镇就业人数的32.1%、24.0%。
――就业人员的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新中国成立时,工人一般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 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明显提高。 据初步测算,与1982年相比,全年就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者的比例从0.9%上升到20.1%。 受过高中教育的人的比例从10.5%上升到18.0%;受过中学教育的人的比例从26.0%上升到43.2%。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