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高速公路齐跃“全球第一” 智慧交通“红利点”渐次萌发”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从“骑驴去北京”到“坐火车去拉萨”,再到3万公里的高铁,基本覆盖了80%的大城市,用“复兴号”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贴地飞行”,国产大型飞机c919一飞冲天的历史。
回顾70年的风雨之路,我国交通运输业谱写了走向交通强国的壮丽史诗。
随着9月19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出台,交通强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更加清晰,也就是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到2035年基本建设交通强国。 这意味着新时代的交通运输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
跃居世界前列
“在改革开放之前,如果经济稍微恢复、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全面紧张的状况就暴露出来了。 港船货运司空看惯了,船舶在港停留最少也就几天、十几天、最多也就几个月。 ”。 黄镇东前交通部长回顾了40年前在秦皇岛港的事业情况,说:“港口经常组织疏港运输的‘会战’。 船长嘲笑我们的港口“把钱扔到海里”。 ”。
“有河大家就坐船,有路大家就开车”。 在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交通事业会议上,当时担任交通部部长的李清提出开放公路水路市场以搞活。 这个发言迅速引起了思想的动荡,直接突破了社会主义只能单一所有制结构的羁绊和“一家搞交通”部门的垄断状况,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开始与市场接轨。
从此,道路、水路运输行业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成分运输经济的新格局,车船运力迅速增长。 各行业、各种经济成分,符合开业条件,取得运营许可证的,允许参加道路、水路客货运输,通过竞争优胜劣汰。 此外,交通建设市场也全面开放,所有合格的施工单位都可以参加交通积分工程的招标投标,承包施工业务。 铁路、民航、邮政等各交通运输行业纷纷与市场联系。
急剧崛起的社会对运营运输热潮、缓解运输供给紧张局势具有重要意义,运输服务实现了从“瓶颈约束”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大跃进。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交通运输正走向繁荣的新时期。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铁路营业距离只有2.2万公里。 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计划》的实施,截至年底,全国铁路运营距离为13.1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倍。 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然后跨越到世界第一的跨越。 截至年底,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近5倍,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
“要想致富,先修路。 ”朴素的口号唤起了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迫切诉求。 然而,改革之初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一度成为横亘在各级交通部门面前的一道巨大的水沟。
1984年12月国务院第五十四次常务会议注定成为新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的重要节点。 会议明确了道路建设资金来源的三点意见:第一,适当提高道路建设费的征收标准;第二,对所有购买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只能用于道路建设;第三,通过集资或贷款建设的高速公路、大桥、隧道,建设后
事实表明,上述三点规定为近几十年我国公路建设和养护事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此后,中国公路网的规模、技术等级、通达深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4.7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50.48公里/百平方公里,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0倍。 其中,高速公路14.3万公里的开通距离是世界上最稳定的,农村公路里程达到404万公里,二级以上等级公路里程为64.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3.4%。
截止到年底,全国公路桥梁达到85.2万座,总长5568.6万米,分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6.6倍、17.0倍,桥梁总数居世界第一。 港珠澳大桥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隧道建设同样取得了长足的快速发展,截至年底,全国公路隧道17738处、1724万米,分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7倍、332倍,隧道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特长隧道1058处、470.66万米。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