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里的“大”变化: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
本公司北京11月6日电 题:“小”日“大”的变化——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规模成果展中感受民生的变迁
总公司记者高蕾
6日,由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型成果展览者组织。 其中,略带反映民生变迁的展板、展品让不少观众感慨不已。
家是最小的国家,国家成千上万。 70年的春华秋实,随着国家快速发展的巨大成果,改变了无数普通人的命运,保障了权利,生活更幸福了。
这次成果展,承载了不同世代家庭的场景,唤起了观众的回忆。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年代,乡村婚房里,一个土炕,一盏煤油灯,两三件简单的家具,几乎是所有的家当。
改革开放初期,电视、冰箱、电风扇、缝纫机成为城市家庭的标配。
新时期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使困难群众“居住”,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看到业绩发展的间隙,来自河北霸州的陈先生向记者回忆起了自己家的变化:“60年代,家里满是泥土,屋顶上长满了草。 下雨时,雨沿着草根流向房子。 70年代,家人在屋顶铺毛毡,总之每年不用割草。 1996年,我家建成了八个瓦房。 我想好日子终于到了。 ”。
陈先生的家是7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变化的缩影。 数据显示,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1949年的8.3平方米提高到年的39平方米,农村生活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提高到47.3平方米。 中国基本处理了城乡居民的住房问题,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说起家里第一台电视,小陈又开始聊天了。 “我的孩子出生于1985年。 为了让孩子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看动画片,我咬咬牙卖了猪,买了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花了400多块钱。 ’陈先生说:“现在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好多了。 家里的电视至少在55英寸以上。”
来自吉林的王阿姨在一个摆满“德克兰”衬衫的陈列柜前停下来。
“德克隆”是老百姓对聚酯的俗称,有“确实好,确实凉快”的意思。 20世纪70年代,国家决心引进化纤成套设备,我国开始大规模生产以化纤为原料的“德克隆”。 这样的“不用下地布”,处理了棉花和粮食争夺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的穿着状况。
“在七八十年代,可以穿这种‘德克隆’的衣服很流行。 我还记得第一件“德克隆”的衣服是粉红色的衬衫。 试着穿了一下,心里变漂亮了。 ”王阿姨说。
用谷物票、汽油票、肉票、布票去购销社购买生活必需品,曾经是老年人难忘的记忆。 我记得今年57岁的董小姐是80年代结婚的。 “我结婚的时候,想买两个暖水袋,好事成双。 结果,我找不到买热水袋的票,所以只买了一个。 ”。
现在门票已经退出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进入了市场、超市、商场,各种各样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 “前几天,我的孩子也结婚了。 条件比我们的时候强多了。 ”董先生说。
免责声明:58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